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会议上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们整理了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一些重要论述,一起来重温。
首先通过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了解一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确定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明确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贯彻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抓好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工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促进国际安全和世界和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2020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的讲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做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造福两岸同胞。我们有坚定的政治决心和强大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2017年9月19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代表时的讲话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我国科技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
——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从2010年的华盛顿,到2012年的首尔,再到今天的海牙,核安全峰会承载着凝聚各国共识、深化核安全努力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2021年9月29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太空资产是国家战略资产,要管好用好,更要保护好。要全面加强防护力量建设,提高容灾备份、抗毁生存、信息防护能力。要加强太空交通管理,确保太空系统稳定有序运行。要开展太空安全国际合作,提高太空危机管控和综合治理效能。
——2021年9月15日,习近平在视察驻陕西部队某基地时的讲话
★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深海、深地探测为人类认识自然不断拓展新的视野。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